近期,《人民日报》头版聚焦浙江宁波舟山港,一项名为“叠罗汉”的内载式集装箱运车架技术在梅山港区大放异彩。这项革命性技术使40英尺集装箱运载量显著提升、单车运输成本最多可降低60%,成为破解新能源汽车出口“井喷式”增长下海运效率瓶颈的关键利器。
效率跃升!CCSC全程护航创新攻关两年前,面对新能源汽车出口激增带来的运输挑战,中国船级社浙江分社迅速行动,协调CCSC派出资深验船师与技术骨干,全力投入提升海运效率的创新攻坚:
- 直击痛点:传统“一箱两车”模式效率低、成本高。
- 创新方案:主导研发“叠罗汉”内载式集装箱运车架技术。
- 深度建模:构建“运输支架-集装箱-车辆”协同模型,精准分析支架在船舶摇摆、道路紧急刹车等复杂工况下的力学性能,为结构设计提供科学支撑。
-
安全认证严把关,填补行业标准空白在车架安全认证环节,CCSC严控技术风险,确保方案安全可靠并符合国际要求:
- 聚焦高要求:针对大众ID4、ID6等混装车型的高安全间距要求,主导理论核算与极端工况模拟测试。
- 结构再优化:推动支架迭代,创新采用分体式轻量化设计,使车辆装入集装箱效率提升30%以上。
- 规范奠基者:基于项目实践与深入分析,为宁波海事局牵头编制国内首个《新能源车装箱操作规范》提供核心技术与专业支持,填补行业安全标准空白。
持续认证护航:从品牌出海到技术迭代
时至今日,我们认证的内载式集装箱运车架技术持续赋能全球运输:
- 品牌全覆盖:已助力吉利汽车(几何C电动、领克01 CX-11电动、Smart HX11新能源)、上汽大众(高尔夫电动、ID.4/ID.6混装)、本田e:NS1、日产轩逸·纯电、丰田bZ4X以及比亚迪(海豹、元混装)等众多品牌新能源车型顺利出海。
- 推动模式升级:通过推广集装箱内载式车架运输,有效促进48尺折叠柜在集装箱船汽车运输中的普及。
- 运输方式演变:伴随滚装船运力增长与折叠柜技术成熟,汽车出口从早期“运车架装载于集装箱内,置于纸浆船运输”,发展为专用框架箱运输、集装箱船运输、滚装船运输多模式并行。
-
技术再突破:2024年,浙江某集装箱制造企业设计的新型40英尺台架式集装箱(一箱三车)解决方案成功通过我方认证,规模化生产正加速重塑全球汽车物流底层逻辑。
-
巨轮鸣笛启航,“中国芯”闪耀全球当装载着采用“叠罗汉”技术的中国新能源车从宁波舟山港驶向全球,这不仅是中国制造硬实力的展现,更是CCSC以专业、权威、可靠的服务,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出海保驾护航的生动写照。时至今日,客户仍持续使用我们的认证报告进行出口申报。
未来,我们将继续以创新技术和严谨标准,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提供强劲的“加速器”和“安全阀”!